金秋九月,新学期的号角已然吹响。2025年9月1日,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体育组全体教师齐聚办公室,开展新学期首次教研活动,以新学期工作的优化锚定了清晰方向——既要巩固已有成果,更要针对薄弱环节精准发力。
聚焦当下:深耕教学与活动规划
课程建设:贴合学情,精准施策。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,老师们深入解读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》,结合学院工科专业集中的特点,对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、网球等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细化。
针对机械制造、机器人技术等工科专业学生,教师们讨论如何在体育课堂中融入“团队协作”“耐力持久”等与专业素养相契合的训练:比如在足球课程中设计“多人协作运球闯关”游戏,既锻炼体能,又培养团队配合意识; 对于篮球课程,大家探索“分层教学法”的实践路径:计划将饱满的精神状态为新学期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谋篇布局、蓄力赋能。
活动现场,老师们围站在办公区域,有的手持笔记本认真记录研讨要点,有的拿着课程方案与同事热烈交流,还有的展示着暑期收集的教学资料,轻松又专注的氛围中,满是对新学期工作的期待与思考。
复盘过往:锚定优化方向 教研伊始,老师们首先回顾上一学期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果与不足。大家细致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各项数据,从不同年级、不同专业学生的体测达标率,到耐力、力量等单项素质的提升情况,逐一梳理规律与问题;同时结合课堂教学日志、学生反馈问卷,对“师生互动效果”“课堂趣味性与实效性的平衡”等话题展开复盘,为课堂分为“基础技能组”(侧重运球、投篮等基本功巩固)与“战术提升组”(聚焦传切配合、攻防战术演练),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提升。
教学创新:整合资源,激发兴趣 在教学资源与方法创新环节,老师们分享了暑期积累的“宝藏资源”:有的教师带来了新颖的体育游戏案例(如“趣味障碍接力赛”“体能闯关大冒险”),讲解如何将这些游戏融入准备活动或素质训练,让枯燥的体能练习变得充满乐趣;有的教师展示了优质线上教学视频(如职业运动员的技术分解教程),探讨如何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的方式,拓宽学生学习渠道;还有教师自制了“软式体能训练道具”,现场演示如何用低成本器材实现力量、柔韧性的高效训练,为课堂创新提供了鲜活思路。 大家还围绕“智慧体育”展开讨论:提出利用校园智慧体育平台,让学生在线预约运动场地、查看个人运动数据(如跑步里程、心率变化),以此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与科学性;同时计划在课堂中引入“运动数据打卡”“线上体育知识竞赛”等环节,让体育教学更具时代感与互动性。
课外拓展:丰富活动,营造氛围。课外体育活动与赛事组织是本次教研的另一关键议题。老师们共同研讨新学期校园体育活动矩阵,初步拟定了“新生体育适应周”“校园篮球赛”“体育文化节”等系列活动,并对重点赛事进行细致规划:校园篮球赛:从赛程编排(分专业组、混合组)、裁判培训(邀请校外专业裁判开展岗前指导),到后勤保障(医疗急救、赛事宣传),都进行了逐项推演,力求通过规范且精彩的赛事,点燃学生运动热情,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;体育社团建设:明确教师分工,分别对接篮球社、足球社、网球社等学生社团,计划每周开展1-2次指导活动,从社团活动策划、运动技能提升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,助力学生社团有序发展、活力迸发。
展望未来:锚定“全人培养”目标 活动最后,体育组负责人总结道:“新学期,我们要以‘学生全面发展’为核心,在课堂教学中做‘创新者’,让每一堂体育课都成为学生爱上运动的‘引力场’;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做‘组织者’,让校园成为充满活力的‘运动乐园’;在学生体质提升上做‘推动者’,用专业与热情助力学生收获健康体魄与坚韧意志。” 此次教研活动,不仅是一次“复盘-规划-创新”的思维碰撞,更凝聚了体育组教师的共识与力量。相信在全体教师的携手奋进下,学院新学期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必将再上新台阶,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更强劲的体育力量。